紫陶街-建水紫陶网上商城

全部分类
全部分类

陈学——云南建水紫陶“当代四杰”之一


陈学、田波、李春光、浪鬼是云南建水紫陶“当代四杰”,陈学作为云南建水紫陶“当代四杰”之一,对紫陶艺术的贡献也是挺大的。


陈学,1970年生,红河州个旧人,2000年到建水创业时,对建水紫陶可说是一无所知,此前陈学对建水紫陶的印象除了汽锅以外别无他物,以至于对建水紫陶不屑一顾。直到2004年在搞收藏的朋友家中见到几件清代的鸦片烟斗时,才彻底颠覆了陈学之前对建水紫陶的印象,那一个个精致的斗子上,浓浓书卷气,风格各异的书画,让陈学眼前一亮,光洁细腻的质感让人爱不释手。那一夜陈学兴奋得失眠,但一个疑问也随之出现在陈学的脑海:古人能做出如此精美的陶器,为什么今天的人就不能呢?


有朋友这样跟陈学解释:古人携琴访友都是迈着方步去的,现在的人太忙了,没有时间,就为了赚钱、享受,那种慢节奏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,做个东西巴不得1个小时就搞定。细想想,朋友的幽默与夸张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。


真正出一件各方面都很上乘的建水紫陶的确非常难得,其中影响陶器品质的因素太多了,泥料的选用、练制,拉坯的质量,书画的装饰、器形、烧制、磨光等,其中每道工序都可能影响到陶器的优劣,所有的“工”都是为“艺”而服务的,反言之,“艺”必须通过“工”来实现,两者完美的结合才是“工艺”。只强调“工”不重视“艺”,或只重视“艺”而不重视“工”都是非左即右的偏激观点,陈学认为这两者本就是同为一体,互为依存的关系。


微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手工艺,分两种:一种为立体微雕艺术,另一种为平面微雕艺术。《核舟记》所表现的艺术形式属前一种——立体微雕艺术。而平面微雕艺术,即在各类适合微雕的材料表面进行雕刻,或直接绘画。


陈学从事微雕已20多年,养成了精细入微,严谨认真的习惯,对建水紫陶的制作,特别是装饰方面受益颇多,不过刚开始时,难度很大,因为材质完全不同,工艺又完全不同,以至于很难把微雕的技艺在陶上完全发挥出来,在有水份的湿坯上雕刻精细的东西决非想像的那么简单。


之前雕刻的材料匀为象牙,质地密实细腻,易于着刀,而面对松软的泥巴一时很难适应,况且刻好的东西还要填上泥整理清洁,待干透方可入窑烧制,出窑的陶器还要经过打磨抛光后方才成品,这对泥料的粗细度,刻填的深浅度和精度都有极高的要求,有时甚至近乎苛刻的地步,所以从泥料的选用、筛选,到刻填工艺的探索上都认真研究,认真对待。


这样做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在小型陶器(茶器类)上把中国文学宝库的一些经典之作,结合建水传统的工艺表现形式,既体现文章内容的完整性,又更好地体现出文学艺术的魅力!从而填补了建水陶壶在这方面的空白。


以前的建水陶壶上因受到器形相对较小和工艺繁复等因素的限制,只能搞一些简单的诸如“茶禅一味”、“陶禅共品”等文字,而对于几百字,甚至更多字数的文学经典作品的完整表现却束手无策。


今天的陈学拼命的吮吸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,他的作品很稀少,但是每出一件,都是精益求精之作。但是他对现状并不满足,他说他今后要在书法、绘画方面不断提高,做出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大家!

  • 精品欣赏
  • 紫陶文化
  • 紫陶技艺
  • 售后服务
  • 人物专访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紫陶商家
  • 侧栏导航
    ×

    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

    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

    ×
    复制